住高雄也一段時間,每回經過同盟二路的客家文物館時都忍不住多看一眼,由於每次經過恰巧都遇到休息時間,對於館內設施出於好奇的影子,於是在這週末約了老公一塊進去參觀。
這座文物館是台灣地區首座針對客家族群為服務對象而成立的文物館,經過多年籌劃終於在民國87年11月落成啟用,對高雄市二十多萬客藉人士來說,終於有個固定場所保存客家文物,還可以發揚客家精神並傳承其優良傳統文化。
這座具有客家三合院的文化館地面一層五百坪,地下一層三百坪,做為展示客家文物及活動場所,除了主展覽館外,外圍的建築物也已經大致蓋好,今天就跟著影子一起去參觀屬於客家人的文物館。
走進大門口後,在右手邊的草坪是農夫與牛耕做的模樣~
左邊草坪看到的是家畜和樂融融情景~
走過廣場小徑後,即來到一樓主展覽館,由主展覽館望向大門口情形
主展覽館旁的牛車
主展覽館大門,這裡主要展示著客家寢具、廚具、服飾、農耕、漁撈用品、古老照片等。
一進門就有二個大紅花轎,其中左邊的布簾應該是被遊客踩到有點破損。
早期農耕時農夫所使用的農具
牛車與簑衣(早期的雨衣)
早期曬過的稻米要用「風車」把無米的穀殼吹走,剩下有米的穀子就拿去賣錢。
早期因為沒有機器,我們吃到的白米飯都是農夫從種子到收成一系列加工後才到我們手上,可說粒粒皆辛苦。
接下來是客家人在嫁娶上的一些文物展,首先是迎娶轎子,一般不都是用紅色轎子嗎?藍色果然很有客家人的本色。
禮「木盛」(ㄕㄥ),裝禮品用具~
這也是嫁娶時的禮品,如果按照禮俗規定要準備的東西也挺多的。
早期拿來蓋住吃剩飯菜的蓋子,後來演變成用紗製成的蓋子。
早期使用的櫥櫃,右邊顏色較深者為廚房放碗筷的廚櫃,左邊為放衣服的的櫃子。
八腳眠床,這種床在現代真是少見了,使用的材質應該是品質相當好的木材。
離開了三合院的主展覽館,我們接著來到主展覽館旁的「圍龍屋」建築物,可惜目前尚未招商營業,所以不開放。
沿著主展覽館和圍龍屋旁的小路前進,來到的是一座座仿紅磚建築物,走廊是以木質地板鋪設,目前還有些建築物在施工,所以也沒有開放參觀。
再沿著建築物鋪設的木質地板往外面走去,會看到一大片的樹林,花圃還有工人正在加緊施工中,陽光透過樹葉細縫輕撒下光線就落在木棧道上,樹葉的倒影隨著風吹而有不同形狀,讓人心情真得很愉快。
若此時拿本書坐在休憩椅上靜靜看書,微微的風吹拂應該是一件很棒的事。
離開木棧道,接著往樹林的石道走去,會來到一座人工小池塘。
往小池塘望去還可以見到主展覽館最旁邊的黃色建築物,倒映在池面上。
沿著小池的步道走去還會看到小橋在水面上
走過這木橋後就看到小橋就在眼前了~
小橋的寬度應該可以容許二個人一起走~
在橋中央可以看到地底下不斷冒出水,應該是埋管線所造的景,保持了這池塘的活水。
在小橋的末端往右手邊望去,還可以看到剛才我們走過的仿紅磚建築物呢!
此時老公發現水池邊長滿了許多茂盛銅錢草,又讓我們想起前不久才被我們養死的銅錢草,再對照這裡茂盛狀態,只能無言以對。
離開小池塘後,繼續往前走,可以看到自然生態小水流,裡面種著睡蓮還有其他影子不認識的植物,就讓人聯想起小時候鄉下情景。
而且還不止一個小水流喔!應該是剛才的水都流到這邊了吧~
在右手邊還可以看到小魚兒逆流在水裡游~這絕對不是蔣公的梗!這絕對不是蔣公的梗!這絕對不是蔣公的梗!
離開了小池塘後,又往主展覽館方向走,這一棟建築物即是我們在木橋上看到的黃色建築物倒影,目前並未做任何展覽使用,也無法入內參觀。
雖然裡面不能參觀,我們還是走到二樓看看,這是我們一開始沿著圍龍屋及主展覽館旁的小路進來看到的仿紅磚建築物,這裡有一大片樹林及休憩椅。
文物館比影子想像中的美多了,除了主展覽館外,其他附屬建築物及這一片樹林相信也會讓人喜歡上它,另外小池塘那邊的樹林有許多小亭子,走累了都可以坐坐。
文化館位址:高雄市三民區同盟二路215號
電話:07-3152136
參觀時間:星期一休館
星期二~星期五:早上9:00~12:00 下午13:30~17:00
星期六日:9:00~17:00